首页  中心概况  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1. 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围绕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2002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中心主要承担面向全校的工程基础实践类、电工电子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以及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负责组织全校性的课外专业竞赛、技能培训与考证等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有各类仪器设备10000余台套,价值1.1亿元。设有工程基础训练部、电工电子训练部、通用计算中心、智能制造工厂、创新创业实践部等部门。2007年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项目建设验收。

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成立由15名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对中心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论证、监督、评估和指导。学校和中心按照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相关规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工程训练中心安全管理办法》、《工程训练中心安全检查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五年来,中心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 发展规划及完成情况

中心始终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工程训练特色。同时不断积极探索,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结合、校内校外联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实验中心不断优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工程实践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四个层次进行实验实践教育体系的拓展,增设跨学科综合实验项目、企业真实案例模拟等,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教学团队重构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聚焦实验教学的前沿性、应用性,将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项目、竞赛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相结合,拆解为开放性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累计开发40设计性实验项目。大幅增加了自主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与操作实验的能力,5年来获得校级以上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7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

(2)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数智赋能途径,打造以工厂实践 + 在线课程 + 虚拟仿真为主线的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5GAI赋能的数智化产教融合平台。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的痛点问题,密切校企合作,以5GAI新一代科技赋能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智能制造真实工厂弥补传统实验教学和校外企业实践的不足。该学习工厂配置了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物流、物联网、制造信息系统、数字孪生相关全新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支撑基于工程实践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

产教、科教融合,开发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中心倡导产业需求、世赛标准、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良性互动,实现有效转化。通过几年建设,重点开发一批具有智能制造特色的应用性强的综合性实验、面向产品研发的创新创业训练性实验。近年来开设了《智能装配项目训练》、《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实践》等7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了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智能装配项目训练》获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

(3)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邀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形成了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此外,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近年来,通过引育并举,实验中心已拥有一支以浦江学者朱文华教授、上海工匠高鸣、浦东新区首席技师万金贵副教授等为代表的以实践教学见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技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过半。实验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成主干实验课程校级教学团队9个。

(4)创新能力培养:实验中心积极搭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一批优秀项目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

(5)社会服务与合作:中心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项目,不仅提升了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6)加强实验中心管理:建立健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实验环节的成绩评定、教师实验工作的质量评价和工作量的认定、实验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设备购置与维护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都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近年来,中心加强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和共享充分保障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设备购置与维护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

(7)加快实验中心设备更新:建立教学设备更新改造动态调整库,完成教学设备的定期更新。近年来,实验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引进了一批高精度、高性能的实验教学设备,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确保实验条件与行业发展同步。同时,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实验氛围。2022年与2023年分别完成620万和373万教学设备更新改造的建设,新增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设备的台套数,极大改善了中心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坚持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之路,为此在原有工程训练中心基础上配合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使原来传统的工程实践教学扩展为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多层次的创新实践平台教学,使学校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显著增强了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办学实力。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检验,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工程训练中心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为主线,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育改革基地、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学校的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将聚焦于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加强AI技术在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